招生咨询电话
赵老师:13919410034       周老师:18152113311

合作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合作交流> 正文

赴华东师大、杭州师大学习交流情况汇报
2016-12-09 11:32 点击: 作者: 来源:

2016年10月30日至11月6日,我院党委书记凌晓华带领王子龙、杨樱、柳萍三位教师赴华东师大、杭州师大,与与先期在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挂职学习的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哈玉红一起,于11月1日和11月4日,与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党建专题座谈会。

11月1日上午,一行在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了专题座谈会。

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健、常务副院长王建鑫、副院长龚咏梅、许瑞芳,院长助理姚晓娜参加了座谈会。孙健就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孙书记说,华东师大是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有红色基因。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原马列教研室主任是由党委书记兼任。2015年10月建立独立马院,学科点齐全,而且有本科生。马院学科建设成就突出,学科评估并列全国第17位,今年申报第二批重点马院,有望进入。目前学院有41位教师,定编为73人,定编三年一调整,引进人才条件抬高,进人困难,目前正科学谋划引进人才。学院由党委书记直接管理联系。一年中来马院进行16次调研。党委书记亲自上课、听课,率先垂范。学校的评委单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分委会。

王建鑫等就学院的教学、科研、师资建设及学生就业等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王院长说,马学科面临共同挑战,机会与挑战并存,领导重视是关键。学院首先要拥有一流的师资和教学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占到十分之一的主干课学分,因此教学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马院的作用。另外就是要制定好学院、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突出九个“以”的理念: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为抓手、以学科为支撑、以研究教学对象为基础、以课题为载体、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专题教学为教学改革突破口、以上海市优势资源为共享。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迎来了一个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做到有作为、有地位、有影响、受关注。在建立团队方面争取政策支持。

龚咏梅介绍说,由于考核指挥棒作用,轻教学的情况比较严重,教研室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教师各自为政,比较松散。目前,主要抓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究,每门课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案,统一教案课件,打磨课程。研究生教学也是如此,把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注重话语、语境的导入。抓好专家示范课,请专门领域专家来讲一门课,相关教师来听课,示范推广。领导也来上课,共谈体会,研究如何与学生接近距离。通过微信群、QQ群了解学生反馈意见。通过有大夏学堂在线学习辅助平台,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设置话题,题目引发讨论。通过维基平台,设置读书报告,以填表式的方式进行考核。引导学生走进、贴近、亲近马克思,设置学生课堂讲课,分小组讨论,强调互动。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搭建平台,配备导师。请专家、学生评价课程,把教师研讨沙龙、教研课、公开课协调统一起来。在考核方面,学校文件规定,评职称如连续三年教学排倒数后五名则一票否决。对课堂效果评价,有单一评价、学生、教师评课等,还要有长期评价体系。从校友会做调研,对教师进行评价。利用网络进行评价等。通过一系列评价,有效引导和把控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为目的,因此选好主题和科学定位很重要,还要选好相关案例。

许瑞芳介绍了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是免费师范生,共156名学生。学院为本科生配备人生导师,没有强制要求,但毕业生论文需指导,专业建设层次清楚,配套完善。

通过交流,我们认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理念新、层次高、内容实,思政教学、“我的课堂”、“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报告书”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借鉴意义。

凌晓华就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思政及教学科研情况也作了交流介绍。

11月4日上午,一行在杭州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专题座谈会。杭州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余龙进,副院长何丽君,教工第二支部书记应维华,总支委员、教务科长梅慧英,综合办公室主任陈存伟,思修教研室主任胡祎赟参加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余龙进就党建思政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色进行了介绍。他说,党建一定是和业务结合才有生命力,要帮助老师提高认识觉悟。重视理论学习,重视形势教育,以研讨形式学习。制定发言的教师要事先备课,紧扣主题,其他教师进行点评。以研讨会的方式促进学习和促进专题教育。学院在全校理论宣传,在地方报刊发表相应的研究成果,创新党建带动科研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有长三角一等奖,获得全省三育人集体、就业先进单位等。等。另外配合全省、市组织部门设计微党课项目,相应的成就十分突出。杭州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校举行思政课征文比赛达十八年,每年收到学生参赛文章2000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用手机捕捉活动宣传的摄影比赛已举行三届。这些活动参与面很广,上千学生提交作品。仅仅是这笔钱每年花费13万,作为特色项目学校予以大力支持。在教学方面,学院积极探索小型慕课。科研方面,学院依托浙江省中特基地是国家基地这一平台,主要是在《光明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中央和地方主要报刊上出文章,在关于“浙江精神”、“两学一做”等方面发了不少文章。

凌晓华就我院党建和思政工作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并应对方要求,对我院党建工作中“四个一”特色活动的内容作了具体说明。

杭州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新做法、新形式、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地方性,包括浙江精神、坚持18年思想政治理论竞赛等品牌项目值得借鉴。

总之,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着“全国马院为一家”情怀,对于我院一行的学习交流活动认真准备,热情接待,毫无保留的介绍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和特色,推心置腹地探讨了马院方而工作的一些具体问题,使我院一行收获颇多,达到了学习交流的目的。

之前,我院杨樱、柳萍二位老师于2016年10月29日—30日,参加了“2016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论坛”,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10月29日上午大会开幕,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梁清支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上海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解超、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国春、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分别致辞。会议期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吴潜涛作专题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宁,就《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权建设面临的挑战、问题和机遇》做了发言;上海市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组长、原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忻平,介绍了上海大学思政课改革的经验以及上海市的一些举措;随后,安徽工业大学倪松根教授等多位参会者,就大会主题做了发言。

话语权是指主体在交流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表述权和解释权。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争夺越发激烈。中央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对外话语权,做好话语权体系建设非常重要,早在2003年,习总就提出了这一要求。会上,大家讨论了中国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指出西方价值不能支撑中国话语权,而是要蕴含中国特色,不丢弃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要着眼于时代,能回答时代问题,融入大众生活,还要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而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信息的载体,其内容是否科学,逻辑结构是否严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信息的传播效果。当下,社会思想意识活跃,各种思潮涌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势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尤为重要。会上,探讨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转换高校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提高高校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提出了多方面的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