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电话
赵老师:13919410034       周老师:18152113311

教学与实践(备)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建议
2018-03-02 10:17 点击: 作者: 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在本课程教学中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处理好与其它思政课在讲解角度和重点内容选择上的关系,要侧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全面深刻阐释其中蕴含和贯穿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重大理论实践意义;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教学建议如下:

 

绪论部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部分重点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在“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部分重点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性、人民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重点揭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内涵和历史意义。

3.在“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重点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引导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增强“四个自信”。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在“世界的物质性”相关原理中重点阐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阐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阐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的现实基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相关原理中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各种矛盾关系及其变化。重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等所蕴含的客观世界“变”与“不变”的辩证法;阐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阐明社会矛盾转化与社会进步发展的联系;阐明“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内涵及其各方面要素的内在联系;阐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影响。

3.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中重点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重点阐明“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人类文明多样性和现代化发展道路成功典范的哲学依据,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

4.在“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中重点阐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实现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重点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深刻分析存在的不足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与“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之间的内在逻辑。

5.在“质量互变规律”部分重点阐释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深刻社会变化。从社会制度变迁角度,重点阐明从旧中国到中国人民“站起来”是社会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质变”;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阶段性质变”,是“量变”内部发生的深刻变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的深刻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的结果;深入分析“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所蕴含的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在“认识与实践”相关原理中重点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阐释“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新的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创新。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南;讲清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基础。

2.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重点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

3.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重点阐释中国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新阶段的相关论述。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的内涵,深刻把握这个最大的实际是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发展方略和战略举措的根本依据。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部分重点阐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及意义,阐释“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地理环境基础。重点讲解“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的客观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意义和哲学依据,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部分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联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内容及其哲学依据,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3.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部分重点阐释加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建设对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重大意义。阐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哲学依据;阐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内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阐明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的核心、党的领袖,是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是伟大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砺出来的。

4.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中重点阐释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内容,分析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等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

5.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部分重点阐释党的宗旨的理论依据,阐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及其哲学依据。深入分析“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等论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在第一节“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中重点阐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等内容,分析说明遵守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

2.在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部分重点阐释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主题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意识形态及其本质之间的本质差异,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生命力。讲清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重大政治论断。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在第一节关于“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内容中重点阐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过程。深入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等内容,分析说明“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主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2.在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部分重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推动国际开放、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战略思想进行阐述。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采用大量事实阐明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发展、政治发展、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困境及其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理论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陷入深刻危机的实质及其后果。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在“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重点从整体上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价值目标、发展战略和路径举措。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2.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部分重点阐释“三个意味着”,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性及其世界意义。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深刻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3.在“社会主义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不断前进”部分重点阐释党的十九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内容。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具体国情,呈现社会基本矛盾转变的历史阶段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内在逻辑。

4.在第三节“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部分重点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在探索现实社会主义运动规律中的重大意义。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部分重点阐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深入分析“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的意义和要求。

2.在“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部分重点融入“美好生活”主题的讲解。重点讲解“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与“美好生活”作为阶段任务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此来呈现共产主义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统一。